山西:上半年全省用电量增速稳中有升|新京葡萄网
万物因水而生,人类择水而居,于是河流也被称为“生命河”。在世界最长的10条河流中,有3条河集中发源于青海省。
居住在源头的牧民,最先享受到了母亲河的恩泽,他们也成为生态环境的忠实守护者。在长江源头,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约改镇岗当村,就有这样一支管护队伍,虽然只有14人,但他们管护的面积多达121.35万亩。8月29日,央视网记者跟随“走进三江源”网络媒体主题宣传采访团,走近这支长江源头的管护队,感受他们的日常。
万里长江第一湾“管护就是爬山涉水,看天上飞的、地上走的”管护员久美扎西(右)和朋友正准备将皮划艇抬上岸1991年出生的久美扎西,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约改镇岗当村管护队的一员。别看是90后,他已经当了10年的管护员。约改镇岗当村地处通天河北岸,这个14人组成的管护队,要巡护的面积多达121.35万亩。
久美扎西介绍,因为管护面积大,一般是四人一组,管护途中要将所见所闻拍摄和记录下来。说起自己的日常生活,久美扎西说:“就是爬山涉水,看天上飞的、地上走的。
”别听他说得轻松、浪漫,事实上,对管护队员来说,有路还可以开车,没路就要步行,甚至要坐着皮划艇沿河巡护两岸,还要查看野生动物盗猎情况。不仅管护工作辛苦,当地气象条件也较为恶劣。纪录片《话说长江》中有句话说,江源的天,小孩的脸,说变就变。
采访当天,记者果真体验了一把。原本是晴天,到了管护队所在地却突然下起了大雨,沿途还有冰雹。久美扎西说,这样的天气很常见,管护时因为要带相机、干粮等,为了减重,很少带雨伞,遇到大雨,只能躲在山崖的角落。
天气突变只是一小部分,这里地处青藏高原,因受山地垂直分布控制,温差较大,全年冷季长达9个月之久,暖季不足4个月。下雪天巡护也是常有的事正因如此,取暖就变得很重要,每次出去,久美扎西都要穿厚衣服。对久美扎西来说,还有个挑战——每次进山就会“失联”。
在山里,手机基本没信号,有时候沿途看到好玩的,虽然很想跟朋友们分享,但还得等到回县城才行。采访当天,坐车离开曲麻莱县城不足20分钟,手机就已是无信号状态,久美扎西说,管护的时候,对讲机要比手机更管用。
14名管护员中,多数都是中年人,像久美扎西这样的90后很少,只有3个人,但久美扎西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,因为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是自己的责任。“神奇”动物在这里约改镇境内地形复杂,山高沟深,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,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,分布广。虽然生于斯长于斯,但久美扎西说,周围见过雪豹的人可不多。
10年时间,久美扎西用脚步丈量家乡,时间久了,他对这里的动物已经很熟悉了,途中见过雪豹、白唇鹿、马麝、金钱豹等。坐着皮划艇,跟随他沿江而下的时候,他会说出哪些动物会在洞口出没。另一名管护队员更尕才仁则更自信:“我知道这些野生动物会在哪里出现,如果我带人去看的话,肯定能见到。
”山中无信号,途中见到动物时,队员们有时也很兴奋。在更尕才仁的管护日志中,他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:一觉醒来,发现夜里棕熊来过,还将门窗、家具砸得不成样子,赶紧往有信号的地方跑,跟组长汇报,组长来了之后做了拍照记录……更尕才仁管护日志中记录的“棕熊夜访”事件久美扎西和队员们还总结了一套野外急救和自救的应急经验,每次出发前,队员们会在背包里装上纱布和酒精,如果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,队员会进行简单包扎。
不过很多时候,他们只会远观这些高原“精灵”。长途跋涉途中休息长途跋涉中,累了,队员们最淳朴的解乏娱乐活动便是烧一壶奶茶,吃一块糌粑,唱一首藏歌,时间就这么过去了。在高原守护好第一道生态防线这10年,家乡有哪些变化,久美扎西一时说不出来。
但事实上,改变在悄然发生。久美扎西拍摄的野生动物听老人们说,上世纪80年代盗猎现象比较严重,直到2000年以前很少看见雪豹、岩羊、盘羊等野生动物。曾经,最早参加管护的人员觉得,能见到野生动物的粪便,由此判断出野生动物曾在此经过,就已经是很大的收获。
而如今,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出现在管护员的镜头中。在三江源地区,像久美扎西这样的生态管护员有很多。
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的数据,目前已全面实现了园区“一户一岗”,共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。此外,三江源国家公园还推进山水林草湖组织化管护、网格化巡查,组建了乡镇管护站、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,构建远距离“点成线、网成面”的管护体系,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,促进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。山的力量,水的灵气,三江源的壮美早已融入当地人民的血液中。
虽然生活环境残酷恶劣,但他们善良质朴,信守承诺。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,他们很难说出大道理,但他们却用行动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。
(记者王小英)。
本文来源:新京葡萄网-www.madridmax.com